藏语布达拉为“普陀”之意
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西北郊区约两千米处的一座小山上。在当地信仰藏传佛教的人民心中,这坐小山犹如观音菩萨居住的普陀山,因而用藏语称此为布达拉(普陀之意)。
布达拉宫海拔3700米,占地总面积36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其中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
作为藏传佛教的圣地,每年到布达拉宫的朝圣者及旅游观光客总是不计其数。他们一般由山脚无字石碑起,经曲折石铺斜坡路,直至绘有四大金刚巨幅壁画的东大门,并由此通过厚达4米的宫墙隧道进入大殿。
有一种虔诚和无私----朝拜
朝拜,是学佛修行人虔诚的礼佛方式,远远没有常人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在旁人眼里无非去寺庙对菩萨跪拜磕头?其实真正的朝拜很多是用生命和满身的伤痛作为代价的。
每年大概在冬季农闲时节,藏民便纷纷开始准备朝拜。如果此时你来到布达拉宫,看到朝拜的藏民,请不要嘲讽他们的满身泥垢,也不要轻视他们的每一次跪拜叩首,因为他们这一路所经历的磨难是你永远无法想象到的。
藏民们带上所有的家当:食物,饮用水,带上一家老小,无论男女老少,上至古稀之年步履蹒跚的老人,下至刚学会走路正咿呀学语的孩子,都踊跃自发的走上朝拜之路,这一走,少则十几天,多则几个月。
几百上千公里的路程,他们不能坐车不能走路,只有一种方式:磕等身长头匍匐前进。以等身长三步磕一个头,磕长头时要呈五体伏地双手向前伸的姿势,每伏身一次,便以两手划一次地面为记号,起身后走到记号处再匍匐前进,周而复始。一天磕头5000余次,每天这样匍匐前进要走近十公里。
朝拜途中,手掌和膝盖被磨破到鲜血淋漓的情况很常见,他们怀揣最虔诚的信仰,一边祈祷一边叩首,风餐露宿。也有的年长者在朝拜途中生病,甚至是去世了,家人们会把他们的遗物一起带到布达拉宫,就好像把他们的虔诚和内心的纯洁带到了佛祖的面前。
佛教圣地珍宝馆藏古文物
布达拉宫珍宝馆展出宫藏文物200件左右,其中包括封诰、印鉴、礼品、文献典籍、贝叶经、佛像、唐卡、法器等。布达拉宫珍宝馆观看14世纪制造的"八瓣莲花喜金刚坛城像"。
布达拉宫收藏和保存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如释迦牟尼的舍利子;108函2500余卷经书;特别是金字缮写的甘珠尔、天竺等地的贝叶经;还有布达拉宫内设置的八座灵塔,耗费黄金3721公斤,上万颗宝石,灵塔包以金皮、镶嵌大量珠宝;还有藏族匠师制作的各种金银器物,镶嵌珠宝的法器、供器和民族工艺品,琳琅满目,价值连城;布达拉宫还珍藏着大量书籍,从佛教经典到医学、天文历算,十明(十类学问)学科无所不有。
"唐卡"是藏语音译,是最富有藏族特征的一个画种,用彩缎装裱,画在绢、布或纸上的卷铀画。主要以宗教人物、宗教历史事件、教义为内容,也涉及到西藏天文历算、藏医藏药等题材。布达拉宫保存有近万幅唐卡,最大的可达几十米。
这些文物对于研究西藏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都具有重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