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观修各种境相

《大智度论》说:「如梦者。如梦中无实事。谓之有实。觉已知无。而还自笑。」在《大智度论》当中,是这么样表明,凡是梦呢,是不实在的,那么在梦中呢就好像是实在,当我们醒的時候呢,确实梦就没有了,因此就一笑了之

佛教基础知识-七:三界

第二是色界,色界离了淫欲和食欲了,它在欲界之上,就比欲界高一层。虽能离欲了,但是它是有色之物体,如宫殿、物质等等,不是你们人的形象了啊。它是以禅定的深浅而所证到的境界,证入四禅之境,它是这样子证入的境界。

二十徒劳行一至二十总汇

二十徒劳行一至二十总汇

修行 如果只是执着以看书闻法这个上面,那佛教徒不用修行,也不用实证,也不用照法义去履行,在看书的过程中自然就得以飘飘然如遗世独立,再可以羽化而登仙,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境证道直入菩提聖境,这简直..

修行

二十徒劳行--二十:看书闻法未懂义理、不能施行,为徒劳也

现今多有行人,执以看书而满足,或以闻法为功,却不履行之,作为实际行持,因此往往令修行不能进步,滞停不前,此一行举,实在是徒劳行,成就勿得,将无功而返也。

修行

二十徒劳行--十九:若做利乐有情事,非由菩提心起为徒劳也

一个真正欲寻求了生脱死的人,就会自觉地去履行法规,内心极其纯净地去帮助其他众生,让其他有情摆脱苦难,以菩提心之驱使带动利乐有情;而不会心中尚存芥蒂,还有什么疙疙瘩瘩,为自己不去增益他众..

二十徒劳行之--十八:若不实行,受口诀为徒劳也

多有行人在皈依了上师之后,经上师正式传了法,授了口诀却并不依此而行。也就是说,受了口诀却不依口诀实举于行之,故到头来仍是一场空,一无所获,这实在是颇为痛心疾首的佛门不幸之事。谓此等行人,究其行径,是..

二十徒劳行之--十七:若不知自性,修定徒劳也

二十徒劳行之--十七:若不知自性,修定徒劳也

若诸善行者要更深一步了解性空之理般若妙智,就应该学习六百卷大般若经,或求学仰谔益西诺布大法王的《解脱大手印》,或者学我著的《般若实相论》吧,那必将是受用非浅,获益无穷的!

修行

二十徒劳行--十六:若修大乘教法,无大悲心为徒劳也

达到大悲心的境界,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它需要行者深入本性,剖析自己,一步一步依佛理去彻悟。只有真正明白了一个道理,才有可能达至生大悲心的境界。

佛教

二十徒劳行--十五:不除嫉妒及五毒,修般若徒劳也

般若之法为最高佛法之法义,也是诸有如来与众生之本来面目,宇宙真如。行人欲达生死解脱,必了般若!诸佛菩萨诠言般若法义,繁至六百卷般若经,简至文殊菩萨无言表法,皆示般若法之至高无上精妙也。

修行

二十徒劳行--十四:若不慕觉道,修精进徒劳也

学佛修行的人,首先必须要明确自己修行的目的是什么,绝不能无的放矢,稀里糊涂地就跨入佛门皈依,盲目地跟从人家拜师学法。当然,这不是针对那些对佛法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偶尔烧烧香拜拜佛像的基础佛教徒而言的。

返回顶部